学习在理丨如何理解所倡导的“大食物观”

作者:小编 添加时间:2024-09-15 04:47:25

  今年3月,习在湖南考察时强调◆■◆★■:★■◆■■◆“坚持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。”

  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◆◆,习就在《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》一文中提出:“……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◆★■★■■、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■★★■。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■◆★★,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。”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◆◆★★■■“要树立大农业、大食物观念”■◆■★★★,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树立大食物观,发展设施农业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”◆★★★★,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树立大农业观■★◆、大食物观■★,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,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★■■■◆”,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◆★■■。

  一方面,人民群众对于吃的诉求越来越多样化,这就需要建立更高质量的食物供给体系,不仅保基本,也要保多样性。另一方面◆★■★■,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说■■,我们用占世界9%的耕地和6%的淡水养活了近20%的人口,到何处再去挖潜?这就需要跳出“粮油肉蛋奶”的传统范畴,将视角从田间地头向森林、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◆★★■★◆,全方位、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,既要用好有限的耕地,又要善待大自然的馈赠。树立★◆◆◆“大食物观”,意味着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好粮食安全的要义■◆◆,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性的消费需求,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◆★★。

  习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★◆★■■,为我们深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◆■◆◆■◆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,必须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,提高耕地利用效率,加强对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开发和利用。要完善体制机制◆★◆◆■,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,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,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★◆◆■;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★◆■■,有效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。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★★■■,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推动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,多学科交叉◆◆◆★、协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、技术和品种创新研发,积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鼓励他们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★◆■◆。要推进粮食绿色减损,减少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;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◆◆,倡导节约粮食◆■◆、反对浪费。

  有别于传统的以粮为纲,大食物观体现了从“粮食”到“食物”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创新。大食物观视域下,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;粮食安全目标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◆■■★,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、吃得营养◆◆◆■★★、吃得健康;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★★■,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◆■,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。大食物观反映出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边界拓展与战略深化,契合◆■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★■★★◆。

相关标签: 大农业产品

上一篇未来5年前景可期的8大农业产业不得不看!

下一篇登录 – 腾博国际国泰大农业股票A